2025 年 8 月 19 日,贵州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《贵州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5—2027 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这份方案以贵阳贵安、安顺市的发动机产业为核心支撑,明确提出要加速打造低空飞行器发动机研发、整机制造、核心零部件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,推动航空发动机领域上下游企业深度协同,全面增强贵州低空经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聚焦五大重点任务,锚定低空经济发展方向
《方案》围绕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,部署了五项关键任务,从空域管理、基础设施、产业实力、应用场景、科技创新五个维度构建发展框架:
1. 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,筑牢飞行安全基础
在低空空域管理方面,《方案》提出将系统开展低空空域划设工作,结合贵州地理特点与产业需求,构建覆盖重点区域的低空飞行航线网络。同时,进一步提升低空飞行安全管控能力,通过完善监管机制、引入智能监控技术等手段,确保低空飞行活动规范、安全、有序开展,为低空经济各类应用场景落地扫清空域使用障碍。
2. 建设低空智联基础设施,打造 “数字底座” 支撑体系
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。《方案》明确,贵州将推进全省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,重点围绕低空经济核心区域、主要飞行航线,以及公共服务测试场、验证试飞基地等关键节点,同步布局导航系统与 5G-A 基站网络,构建一体化的 “数字底座”。此外,还将科学规划垂直起降设施、无人机起降点、飞行营地等地面配套设施的空间布局,强化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,为低空飞行器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,全面提升低空飞行的保障能力。
3. 提升低空产业竞争力,构建多领域产业集群
产业竞争力提升是《方案》的核心内容之一。贵州将以贵阳贵安、安顺市成熟的发动机产业为起点,持续延伸产业链条,不仅要巩固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优势,还将培育低空航空器整机总装制造产业,推动低空零部件与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,同时布局航空数字技术装备产业,打造专业化的航空电池与材料研发生产基地。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与上下游企业联动,推动贵州低空产业形成特色鲜明、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,进一步巩固在西南地区低空产业中的领先地位。
4. 打造低空特色应用场景,释放产业融合价值
《方案》注重低空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,提出将重点发展低空农林作业、低空监测作业等生产性服务场景,利用低空飞行器的灵活性与高效性,提升农业、林业、环境监测等领域的作业效率。同时,依托全省现有的运输机场与通用机场,建立应急航空救援备勤基地,强化区域应急救援能力;结合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山地特色,因地制宜发展低空旅游、低空运动等消费性场景,推动 “低空 + 文旅” 融合创新,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消费体验。
5. 强化低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训,夯实发展智力支撑
科技创新与人才储备是低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。《方案》明确支持低空经济领域研发机构在贵州落地,加快建设一批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,推动低空飞行器设计、智能控制、新材料应用等关键技术突破。在人才培养方面,将针对性开展航空模拟训练、私人飞行驾照培训、无人机操控技能培训,以及航空法律法规普及等培训活动,为低空经济产业培育兼具专业技能与法律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,解决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短缺问题。
2027 年目标明确,低空经济将成贵州发展新增长极
根据《方案》规划,到 2027 年,贵州低空经济将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:全省低空经济整体规模初步形成,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亮点;低空空域管理机制基本建立,低空管理体系实现有效运行,重点区域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,低空智联网络覆盖范围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,低空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完善;低空产业体系更加健全,特色产业集群效应凸显,在发动机制造、整机装配、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;同时,一批低空科技创新平台与公共服务平台将投入使用,低空物流、低空应急、低空文旅等特色应用场景实现规模化落地,推动贵州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试点区域。
此次《方案》的出台,不仅为贵州低空经济未来三年的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,更将助力贵州依托自身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,在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抢占发展先机,为西南地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 “贵州样本”。